#CNN

本文是MobileNets的第二版。第一版中,MobileNets全面应用了Depth-wise Seperable Convolution并提出两个超参来控制网络容量,在保持移动端可接受的模型复杂性的基础上达到了相当的精度。而第二版中,MobileNets应用了新的单元:Inverted residual with linear bottleneck,主要的改动是添加了线性Bottleneck和将skip-connection转移到低维bottleneck层。

阅读更多

DenseNet将shortcut-connection的思路发挥到极致。在一个DenseBlock内部,每一层的输出均跟后面的层建立shortcut,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于ResNet中的相加,DenseNet连接shortcut的方式是Concat,这样越深的层则输入channel数越大。

阅读更多

本文提出了深度网络的新维度,除了深度、宽度(Channel数)外,作者将在某一层并行transform的路径数提取为第三维度,称为”cardinality”。跟Inception单元不同的是,这些并行路径均共享同一拓扑结构,而非精心设计的卷积核并联。除了并行相同的路径外,也添加了层与层间的shortcut connection。但由于其多路径的设计特征,我将其归为Inception系网络。

阅读更多

本作是Inception系列网络的第一篇,提出了Inception单元结构,基于这一结构的GoogLeNet拿下了ILSVRC14分类任务的头名。文章也探讨了网络在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资源,这一理念也是Inception系列网络的核心。

阅读更多

深层网络在图片分类问题上表现优异,但网络结构的设计上并没有统一的指导。进化是构建深度网络架构的一种方式。利用本文的自动化方法得出的深度网络结构,已经能在CIFAR-10上取得可以跟人工设计的网络相媲美的结果。

阅读更多

网络在堆叠到越来越深之后,由于BP算法所依赖的链式法则的连乘形式,会出现梯度消失和梯度下降的问题。初始标准化和中间标准化参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,但仍然存在更深的网络比浅层网络具有更大的训练误差的问题。

阅读更多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